独特的画风:兰竹石的灵动世界
郑板桥一生以画竹、兰、石著称,其笔下作品看似“简拙”,实则暗藏玄机。他善用湿笔与干笔结合,通过水墨的渗化表现竹叶的轻盈与竹竿的坚韧。例如《墨竹图》中,浓墨点染的竹叶仿佛在风中沙沙作响,淡墨勾勒的竹竿则如君子般挺拔,墨色层次分明,画面充满动态感。这种技法不仅赋予花鸟山水以生命力,更将文人雅趣与生活气息融为一体,形成“简约而不简单”的独特风格。
郑板桥(1693~1765) 墨竹图
款识: 扬州鲜笋趁鲥鱼,烂煮春风三月初。分付厨人休斫尽,清光留此照摊书。板桥郑燮画并题。
169×79.5cm
估价:RMB 3,800,000-4,500,000
展开剩余90%诗书画三位一体:打破传统的艺术融合
郑板桥的作品堪称“诗、书、画”的综合艺术体。他常将诗文直接题于画面,书法采用自创的“六分半书”,兼具隶书的朴拙与行楷的流畅,与画面内容相得益彰。例如《竹石幽兰图》中,竹、石、兰的构图饱满而不失空灵,题款书法与画面融合,既深化主题,又增添感染力。这种创新打破了传统绘画中诗、书、画割裂的局限,开创了文人画的新范式。
郑板桥 修竹幽兰图
款识:乌纱掷去不为官,华发萧萧两袖寒。写去数枝清挺竹,秋风江上作渔竿。怀珍年兄。板桥郑燮写。
估价:RMB 1,500,000-2,000,000
成交价:RMB: 2,090,000(含佣金)
二、代表作品赏析《竹石幽兰图》:意境与技法的双重突破
此作以竹、石、兰三元素构成,竹叶浓淡相宜,兰叶以焦墨挥洒,石块则以淡墨皴擦,形成“草木带露,顽石含苔”的生动气韵。构图上,郑板桥打破传统的“三远法”,根据画面需要灵活布局,使画面既有文人画的清雅,又不失生活趣味。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技法,更在于通过“竹石”象征君子品格,传递出刚正不阿的精神内核。
郑板桥(1693~1765) 兰石图
款识:乌纱掷去不为官,华发萧萧两袖寒。写去数枝清挺竹,秋风江上作渔竿。怀珍年兄。板桥郑燮写。
77×88.5cm
估价:RMB 700,000-900,000
成交价:RMB: 784,000(含佣金)
《怀潍州二首》:书法与诗文的情感共鸣
郑板桥的书法作品《怀潍州二首》以“六分半书”写成,字势错落如乱石铺街,却暗含章法。诗文内容抒写对潍州治下的民生关怀,字里行间透露出其“衙斋听竹”的为官理念。这种将个人情感、社会关怀与艺术形式结合的创作,使其作品超越单纯技艺,成为时代精神的载体。
郑燮 怀潍县二首 立轴
款识:怀潍县二首,即送伦升年兄归里,时乾隆二十八年(1763)岁在癸未夏四月,板桥郑燮去官十载,寿七十又一。钤印:「郑板桥」、「爽鸠氏之官」、「丙辰进士」
188.5×108.8cm
估价:RMB 1,248,900-1,665,200
三、艺术创新与理论“眼中之竹”到“手中之竹”:创作理念的升华
郑板桥提出“眼中之竹”“胸中之竹”“手中之竹”三阶段理论。他认为,艺术家需先观察自然(眼中之竹),再提炼为心中意象(胸中之竹),最终通过笔墨将其转化为艺术语言(手中之竹)。这一理论强调艺术创作不是简单模仿自然,而是主客观交融的升华,对后世写意画的发展影响深远。
郑板桥(1693~1765) 兰竹图
款识:石上披兰更披竹,美人相伴在岩谷。试问东风何处吹,吹入湘波一江绿。乾隆丁丑,板桥郑燮。
135.5×76.5cm
估价:RMB 1,800,000-2,500,000
成交价:RMB: 2,070,000(含佣金)
“意在笔先”:艺术主张的颠覆性
郑板桥主张“意在笔先”,反对机械摹古。他出身贫寒,经历科举失意与官场挫折,却始终以“倔强不驯”的姿态坚持创新。例如其书法突破传统隶楷界限,以草书笔意入隶,形成“乱石铺街”的独特风格。这种思想不仅推动清代文人画革新,更成为近现代艺术家突破传统的精神标杆。
郑板桥(1693~1765) 行书 论苏轼书
识文:苏翰林作字用宣城诸葛氏齐锋散卓笔,踈踈密密,随意缓急,而字间妍媚百出。古来以文章擅天下者,例不工书,所以子瞻翰墨尤为世所宝贵。今日市人以索善价,数百年后想见其流风余韵,当万金购藏尔。昔人以海苔为纸,今无复有,今人以竹为帋,亦古所无有也。
173×101.5cm
估价:RMB 900,000-1,200,000
成交价:RMB: 900,000-1,200,000
四、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艺术传承:从扬州八怪到现代文人画
郑板桥作为“扬州八怪”代表,其艺术风格直接影响了清代写意画的发展。他倡导的“诗书画合一”理念被后世画家如齐白石、潘天寿等继承,而“六分半书”更成为书法创新的重要参照。近年来,其作品在拍卖市场屡创高价(如《竹石图》以1851.5万元成交),印证了艺术价值的持久生命力。
郑板桥(1693~1765) 竹石图
款识:文与可题画竹诗云,拟将一段鹅溪绢,扫取寒稍万尺长。梅道人题画竹诗云,我亦有亭深竹里,也思归去听秋声。二公诗意佳绝,不独以画名家也,予诗画皆不佳,然亦好弄笔墨,故强题数句于竹中曰,雷停雨歇斜阳出,一片新篁旋剪裁。影落碧纱窗纸上,便捻豪素写将来。鄙夫之言,有愧前哲也。乾隆丁丑春二月,板桥郑燮。
125.5×94.5cm
估价:RMB 1,500,000-1,800,000
成交价:RMB: 1,955,000(含佣金)
文化价值:收藏市场中的“硬通货”
郑板桥作品在收藏界被视为兼具艺术性与历史价值的“硬通货”。其画作因存世量少、真伪易辨(需专业团队鉴定)成为藏家追捧的对象。更重要的是,他的作品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“文以载道”的精神,通过收藏与研究,可深入理解清代文人阶层的思想脉络与社会情怀。
郑板桥(1693~1765) 行书 随笔
识文:
1. 江边弄水挑菜,便过一日,何时圣恩许归田里,得段欵一仆与子众丈、杨宗文之流往来瑞草桥,夜还何邨,与君对坐庄门,吃瓜子炒豆,不知当复有此乐否?自夏入秋,毒热七八日,炮灼理极,意谓不复有清凉时。今日忽凄风微雨,遂御夹衣,顾念兹岁屈指可尽,陶彭泽之令我不为乐,知有来岁否?念此真可为惕然也。岁行尽矣,风雨凄然,帋画竹屋,灯火青荧,时于此间得少佳趣,无由持赠,独享为愧,想当一咲也。东坡居士酒醉饭饱,倚于几上,白云左缭,清江右回,重门洞开,林峦岔入,当此时若有思而无所思,以受百物之备,惭愧惭愧。乾隆戊午春王正月,板桥郑燮书。
2. 雪霁清境发于梦想,此间但有荒山大江,修竹古木,每饮村酒,醉后曳杖放脚,忘路之远近,亦廓然天真,与武陵旧游未而议优劣也。今日舟中无他事,十指如悬槌,适有人致佳酒,遂独饮一杯,醺然径醉。念贾处士贫甚,无以慰其意,乃为作恠石古木一帋,每遇饥时,辄以开看,还能饱人否?吴兴有好事者,能为君月致酒三斗、米三石,终君之世者便以与之。不尔者可令双荷叶收掌,须添丁长以付之也。板桥郑燮。
34×26.5cm 34×45.5cm
估价:RMB 550,000-700,000
成交价:RMB: 690,000(含佣金)
行动引导:若您想深入了解郑板桥艺术或送拍相关藏品,欢迎关注三森文物获取最新征集资料,加入交流群。私信留言发送高清图片,即可享受专业团队免费鉴定服务。
(备注: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结语:
收藏、不仅是对美的追求,更是对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尊重。深圳三森文物有限责任公司始终秉承“让收藏回归本真”的品牌理念,致力于为藏家和投资者提供专业、便捷的一站式收藏服务。无论您是文物收藏的初学者还是资深藏家,我们都将竭诚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共同领略中国文物的无穷魅力!
(本文数据源自雅昌、古籍等权威艺术媒体报道,内容仅作信息分享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)
你的藏品离“破圈”还有多远?
古玩市场的变革需要每一份民间力量的参与。关注三森文物,获取专属藏品流通方案,加入打破拍卖行垄断的实践者行列。记住,马未都的捡漏时代已逝,但数字时代的民藏星辰大海正在开启。
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,少走弯路。关于民间藏品想出手的藏友们请多多关注我们,还是要尊重藏品客观事实,实事求是,以诚相待!你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肯定。
END
征集送拍、鉴赏交流、请私信投稿、谢谢
(送苏富比、佳士得、保利、嘉德、瀚海、永乐、荣宝)
发布于:河南省
